摘要: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舞蹈作品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舞蹈的现实主义品格已成为当代中国舞蹈的主流。现实主义舞蹈的核心是立足生活进行舞蹈创造,用革命的舞蹈去为人生、为人民服务,现实主义舞蹈启示理想,把真善美送到人们心中。探讨现实主义精神与舞蹈创作的关系对于现当代舞蹈的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齐鲁文化;舞蹈创作  

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可以说是当今学界乃至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十分高的一个词语。但是何谓“现实主义”?它的含义是什么?提出“现实主义”的意义何在?恐怕很多说者与听者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这里先从“现实主义”谈起。  

一、现实主义中的生命精神  

“现实主义”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长期存在着的。我们现代人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性转化,这是一场现代转化的实践。上个世纪60年代,徐复观先生撰写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质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对此论题进行深度探索与理性思考。  

(一)对现实主义精神的认知  

现实主义是人类通过艺术化的提炼方式,能动地把握世界的特殊的文学创作方式和艺术精神。“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自觉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取代浪漫主义而出现的流派。”我们通过现象与本质深入讨论现实主义,可以明确表明它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现实主义并不只是精神层次方面的封闭理论框架,而是一种观照现实、顺应时代趋势的开放式美学体系;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艺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的叙事方式与价值取向。  

(二)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创作                        www.pingkanwang.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这个角度出发,艺术就不单单是一种个人创作,而是能够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创作应该从现实出发,并且真实地体现现实。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指导下的艺术家们,往往会把人类的理想生活作为他们构思的目标,通过精神分析、审美角度和人文关怀,以当下观照未来。他们不单会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冲突,并且会通过艺术创作,将现实中的问题、冲突理想化,更深刻地认识现实世界,搭建文艺与现实的桥梁。  

二、现当代舞蹈创作的几种发展风格  

(一)根植齐鲁与文化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显示出人们的生命活动与精神需求。齐鲁文化是山东民众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由于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波澜壮阔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性文化。一方面,人们常说“跳舞就是跳文化”,文化是由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铸造出不同的文化风格,舞蹈作品的形成也与某一地方的文化特色有着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文化往往以舞蹈为依托,通过舞蹈的主题内容与效果展现,可以树立起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的共同进步。创作具有文化性质的舞蹈作品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例如在进行各类别的舞蹈创作时,山东编导会潜移默化地将山东的儒家思想注入舞蹈作品中,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效果,还会感同身受。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作品《沂蒙风情画》,在提炼出沂蒙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语汇的同时融入了编导对沂蒙以及对朴实的沂蒙人民的深厚情感。这部作品真切地满足了观众的一种期许——通过表演者从细腻肢体动作中流露的沧桑与坚韧,表达了沂蒙革命老区百姓所特有的真挚与淳朴。荣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金奖的作品《脊梁》,以山东鼓子秧歌为主要元素,生动地塑造了泰山挑夫的阳刚威武形象。泰山挑夫们仍然延续着人类最原始的劳作状态——肩扛腰背,用体力来获取生存,在那满是汗水的脸颊上,在那饱含坚毅的心里,“扁担”不仅仅是现实社会中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山东的“魂”,是民族的“魂”。  

纵观整个山东的现当代舞蹈发展创作,我们不难发现,舞蹈创作中充满着齐鲁大地儒家文化的气息。齐鲁文化的熏陶使得舞蹈艺术往往不会像小说、电视剧那么直接,“艺术范儿”会更加明显,齐鲁文化视野下的舞蹈创作,不是把这种艺术性单单架为阳春白雪,而是更加朴素、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二)“三精”精神下的现实主义舞蹈创作  

近几年的舞蹈创作,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回报传统文化意识的作品,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输出中国形象,成为舞蹈界创作群发的特征。在形容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时,人们往往会以该艺术作品所达到的层次来进行形容,如“境界说”“文以明道说”“妙悟说”等。以“境界说”为例,“境界”指人的觉悟和修为,并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谓的“境界”第一是情与品格的统一,第二是情真,第三是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地表达。当今时代,我们要呈现什么样的境界?习总书记已经给我们阐明了方向,文艺作品的境界主要体现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  

从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伊始,到19世纪法国掀起了现实主义的文艺浪潮,再到传播至欧洲大陆并波及整个世界,现实主义逐渐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思潮之一。从中国文艺发展进程来看,在改革开放40年的道路上,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向我们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中国舞蹈的创作方向也有了更加多元的发展空间。从上世纪60年代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始,一直到近年来巡演200场的《朱鹮》,现实主义题材的舞蹈作品陆续涌向社会。现实主义题材舞蹈的本质就是立足于生活进行舞蹈创作,用舞蹈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现实主义舞蹈启示人生理想,将真善美送到人们心中。现实主义是民族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文艺工作者努力贴近自然、深入生活、积极实践,进行艺术创作,焕发现实主义创作更强大的生命力。  

三、现实主义精神下的现当代舞蹈创作特征  

现实主义之所以能长期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态发展模式,当然这种固态模式不是一种完全僵化的形式,而是一种反映现实、不断跟随现实改变、被现实固化的创作模式。如今存在的现实主义,已经跟刚刚萌芽产生的现实主义有了很大区别,它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自我调节,恰恰因为这种发展中的调适和拓展,才使得现实主义一直保持它独有的魅力。  

(一)现当代舞蹈创作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促成了人们对当时环境的思考与认识,也让人们对于艺术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探索和了解。在20世纪之后的100年间,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可以用色彩斑斓来形容。现实主义舞蹈正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和改变。现实主义舞蹈的发展不是原封不动的,它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发展和不断丰富的过程,现实主义舞蹈具有浓浓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介入性与亲历性,舞蹈编导和表演者以自身的生命来见证时代与现实,从不同角度揭示现实和真相,这种艺术方式的呈现显得质朴而深刻,并且透露着一种直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诞生了一些深刻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优秀作品,也由此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东方红》《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希望》等一系列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在遵循着现实主义原则下,打破现实主义的条条框框,通过特别的艺术编创方式,将精神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感性与理性融合为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在审美观念层次上达到整体高度合一的效果。  

(二)现当代舞蹈创作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表现出生活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也因此散发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如果有一千个舞者,便应该有一千种舞蹈创作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开放性与多样性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舞蹈,本就是一种广泛的情绪和关怀的载体,表达的形式、形态、时态、方法多元多样才合乎情理。现当代舞蹈创作中的众多审美观念和展现手段,更应以多元包容的方式存在。这些常常冠以多元化的研究命题,在国内外人文和艺术科学研究中成为一种独特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在此类的每一种艺术创作背后,都存在一个庞大厚重的知识系统,它关乎众多古代族群的历史活动、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本地区各种文化系统间的关系等等。所有关于艺术创作的寻索,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方向:社会一体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叠。  

历史绵延数千年,传统文化在无数次的朝代更替流转中弥散着隽永的韵味,迸发着独有的感染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族人民“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将当代的情与景和传统的意与境相融相通。舞蹈,不再是传统规规矩矩的形式,而是逐渐历久弥新,在“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中大步向前,既寄于当代生活底蕴之下,又融于传统文化血脉之中。现当代舞蹈创作也正是在这种良好氛围之下,不断汲取有益营养,使自身体系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生成一批批优秀的艺术成果。  

四、结语  

新世纪的今天,中国现当代舞蹈作品创作从选材到理念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舞者在继承以往传统舞蹈作品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寻找新的题材,根植传统与寻求自我是新生代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的舞蹈创作是对中国舞蹈发展的一种革新,强调了当下人对中国舞蹈事业的重新认识。除此之外,在舞蹈动作方面,由于深受西方现代意识和现代舞的影响,中国现实主义题材舞蹈的创作在动作形式方面也逐渐发生突破性变化,其内容也大多关注历史、社会、人生以及对自身生命认知的反思,并从自身角度,结合选材寓意,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反映着时代审美的关注点。同时,在当今追求新鲜的思维模式下,为了出奇出新,也有一些作品,因不恰当的选材导致舞蹈风格特征混杂、审美定位模糊,继而使作品本身缺乏现实主义精神的旨求。如今,现当代舞蹈创作已经经历和尝试了各种艺术范式,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演员们开始寻找自我的定位,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新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标准,不断整合创造新的文化展现形式来引领这个时代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阳.“人文关怀”对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影响[J].人文天下,2017.  

[2]仝妍.“新舞蹈”与中国舞蹈现实主义新传统的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6).  

[3]刘炼.当代舞蹈作品形象的现实主义特征——以东北师范大学舞蹈作品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6).  

[4]邱宇.话剧《雷雨》舞剧改编的多维尝试与跨界阐发[J].舞蹈,2017(2).  

[5]田湉.孙颖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2).  

[6]肖向荣.时代的晚上——主流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舞蹈创作发展[J].艺术评论,2013(1).  

[7]孟丹.论中国“当代舞”的发生与发展[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8]潘妍洁.现代舞与现当代戏剧发展的关系初探[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