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推进,区块链技术开始显现出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而政府会计领域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后,能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等特性中获益良多。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领域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帮助政府部门和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区块链技术,以推动政府会计改革和促进公共事务高效管理。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政府会计;会计人员  

一、背景概述  

2008年,区块链技术概念和应用首次出现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并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等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与推进,它已广泛渗透到金融、供应链、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之中,俨然成为新一代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来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落地。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  

政府会计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关键部门,承担着诸如财务报告、预算编制与审核、内部控制、资产和债务管理等重要职责。传统的政府会计方式常常面临低效率、信息不透明、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与质量,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水平,强化资产追踪与管理,从而推动政府会计工作更加高效、规范与透明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准确且有价值的支持。  

二、区块链技术概述  

(一)区块链技术的定义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区块和链形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一定数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加密、时间戳等操作确保其安全性,然后将这些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参与者都拥有一个对等的地位。通过分布式共识机制,使得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达成一致,共同记账和维护账本。此外,每个节点都保有完整的数据,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多个节点的合作,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仍可以继续维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使得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的容错性。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将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分为了四个阶段[1]:市场需求分析和平台技术体系研究阶段,区块链关键技术方案选型和平台具体建设阶段,区块链技术开源与平台运行优化阶段,技术实践应用试点与技术推广阶段。我国目前处于第三阶段。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1.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存储、验证和传输数据。在传统的中心化系统中,单一实体(如银行)负责维护和管理整个数据基础设施。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地决定、选择中心,换言之,任何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于中心化的机构或者第三方进行数据记录和存储,所有节点平等参与共享和维护账本,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处理。  

2.不可篡改  

链状结构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使得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都拥有整个区块链的完整副本,若想生成新的区块,那么所有节点必须达成共识才能完成,将其添加到链上。在会计领域具体表现为分布式账本,所有节点通过共识机制确认最佳会计方案完成公共账本记账,之后将公共账本的信息备份给所有会计主体。分布式共识机制使得任何试图篡改链上数据的恶意行为都会同时影响到系统中大部分节点,而想要破解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技术(如SHA-256等哈希算法)需要投入极大的数字计算成本,使得篡改数据几乎变得不可能,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记账技术的比特币从诞生至今的平稳运行更是能佐证这一点。  

3.可追溯性  

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区块都会附带一个时间戳,记录该区块创建的时间。因此,每笔交易都可以精确地追溯到发生的时间,且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使得数据储存于系统内的各个节点中,直接避免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4.信息共享  

区块链的信息共享机制体现在其数据公开、可查询的特性。每个节点都可以查看整个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参与者可以验证交易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赋予了不同的节点参与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身份。  

5.自动化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这一概念最早由尼克·扎博(NickSzabo)于1994年提出。通过以太坊支持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开发者可以在其平台上创建各种复杂的智能合约应用。近年来,智能合约已不仅局限于以太坊平台,更多的区块链项目开始支持定制化的智能合约功能。在政府会计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将预定义的业务逻辑嵌入区块链网络中,实现自动化的交易处理和合约执行。  

三、政府会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一)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特性能使政府开支、收入及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变得透明。区块链技术将会计数据存储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参与者可以实时查看和访问数据。这就意味着政府会计数据将不再独立于各个政府部门,而是在一个联合的分布式网络中公开,并且会计数据将实时更新并保存在区块链数据库中。这种特性大幅增加了会计造假成本,有效规避了会计审计人员舞弊行为,客观上降低了会计舞弊的可能性[2],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具有高透明度的政府会计系统,公众可以更好地从中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向及政策执行情况,从而增进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和监督。  

(二)提高政府工作的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采用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将数据存储在所有的节点上,并使用加密算法、去中心化、共识算法等机制,攻击者难以将整个系统置于风险之中,这使得系统能够抵抗单点故障和攻击。政府在采用这项技术时,可以控制中心化的风险,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从而提高政府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提升政府会计工作的效率  

区块链技术可提高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效率,缩短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递时间,简化流程。此外,通过智能合约功能设置会计算法、业务处理规则,实现智能化处理[3],降低人工干预和错误的发生率,进一步推动政府监管流程自动化,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并且,得益于信息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整个系统被赋予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降低政府会计系统的运行成本  

与市面上的金蝶、U8+等财务软件所代表的会计电算化相比,区块链技术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其不仅可以减少政府会计实施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和第三方审核,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比当前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管理系统处理更高效,成本更低,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可以将会计人员从重复的会计劳动中解脱出来,去完成更有价值的工作,为会计人员提供新的职业空间,还可以减少系统维护、纸质记录和审计等方面的成本。  

(五)优化政府资金的监管流程  

区块链技术的实时更新和全球访问性使得政府可以实时监测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这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回应和决策,提高监管效率。  

四、政府会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障碍  

(一)与现行政府会计相冲突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与现行政府会计的传统层级管理式中心化的管理方式相冲突,并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区块链的应用需要使用单位拥有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并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技术,而现有技术尚无法支持区块链技术直接取代的信息系统。此外,虽然我国已有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进行法律确认的案例,但现行法律制度中有关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实务中应用的政策规定不多[4],存在法律障碍。  

(二)缺少复合型人才  

虽然在政府会计领域中会计相关专业人才济济,但掌握区块链技术所需的能力除了传统会计中的会计、财务等核心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信息系统、工程机械、经济学等知识储备,同时具备这些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团队并不多见,中国区块链研发和实践存在概念重复解释、技术理解偏差、专业应用肤浅、研究缓慢等问题[5]。  

(三)区块链技术成熟度不足  

区块链技术已经诞生十余年,但目前仍处于研发、布局阶段,有许多诸如性能、私密保护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区块链技术处于政府会计应用早期,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用以限制其应用范围和规模。区块链具有计算高耗能、数据存储空间受限、大规模会计交易处理效率低等问题[6],在当前的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巨大的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四)区块链应用的多个目标难以兼顾  

区块链发展的原动力是信息与数据的过度中心化产生的信息垄断,区块链去中心的理念,对交易双方、政府管理、社会各中心化组织等各自的立场、目的、出发点,都是巨大的冲击[7]。  

五、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6年,我国对区块链的研究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相比国际研究还是滞后,且我国区块链重点研究领域是经济管理,与国际研究的金融方向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格式规范要求》,为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的缺漏,调整研究的大方向,为构建全新会计信息数据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二)注重政府会计相关人员的培养工作  

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财务人员的基本任务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减轻。会计专业人员的职能已从传统的财务会计逐渐演化为现代管理会计。因此,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机构应积极适应技术变革,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宣传和培训,使广大财务人员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并掌握信息检索、追踪等相关技能。  

(三)提高智能合约技术研发力度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区块链网络规模的增长,智能合约的执行速度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体性能。并且智能合约作为计算机程序,其执行过程较固定,无法灵活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如何实现智能合约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仍是一个挑战。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拓展功能,是保证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基石,为此我国应提高智能合约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通过持续研究和创新,智能合约有望成为加速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应用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并最终实现“业财一体化”和“公共账本自主运行”的目标。  

六、结语  

随着“工业4.0”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的生活正逐渐步入新的时代,而作为新兴技术中的翘楚,区块链技术将给政府会计带来巨大的冲击。政府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外部经济环境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也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高效变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政府会计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有关政府机构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为提高政府会计工作效率、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贡献力量。同时,政府部门应始终关注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新的挑战和问题,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领域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EB/OL].(2022-08-10)[2023-03-15]  

[2]龚莹莹.浅析区块链对政府会计的影响[J].当代会计,2022(5):118-120.  

[3]刘杰,汪川琳,韩洪灵,等.“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的理想与现实[J].财会月刊,2019(8):3-10.  

[4]陶岚,邓晓雪.区块链技术在会计监督领域的应用与研究[J].商业会计,2020(4):81-83.  

[5]孙国茂.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研究[J].理论学刊,2017(2):58-67.  

[6]杨鑫.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110-114.  

[7]蒋尧明,杨嘉逸,唐衍军.“区块链+国家审计”助力大数据反腐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1):37-45.  

[8]曾雪云,马宾,徐经长,等.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与会计领域的未来应用:一个分析框架[J].财务研究,2017(6):47-49.  

[9]蔡立新,王琳惠.论会计信息系统可信性保障机制:基于区块链技术[J].财会月刊,2017(22):10-14.  

[10]刘利君.区块链在政府会计信息中的应用初探[J].财经界,2020(3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