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体技术为红色档案价值挖掘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推动红色档案研究与开发工作,拓展红色档案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研究基于融媒体的红色档案资源具有数据信息丰富性、传播时空兼容互通性和受众体验情景化的典型特征及传播优势,提出从产品维度、技术维度和管理维度构建红色档案价值实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红色档案;价值挖掘  

一、融媒体的内涵及应用趋势  

1.融媒体的概念及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媒体,也称之为媒体融合。融媒体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高频热词,社会关注度也极高。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均对融媒体进行过诠释,尽管存在争议,但是绝大多数专家认为融媒体是一种媒体融合生态模式。即融媒体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下,传统旧媒体和新媒体实现兼容交互的信息互通互联模式[1]。作为一种创新的媒体产业模式,融媒体借助终端和网络传递数字信息,整合了多种媒体中介资源,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内容。  

根据融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体验等三个方面,总结融媒体具有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即:数据信息丰富性、传统时空兼容互通性和受众体验情景化。数据信息丰富性是指融媒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并且基于融媒体的数据表现极为丰富,利用信息终端可以实现多元化的“读字、看图、听声、观影”。传播时空兼容互通性是指融媒体是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网络,作为媒体生态集合,任何一个节点的元素均是媒体信息产生的起点,也是传播的中介点。媒体信息传播形式可以单向,也可以双向,还可以随着时间流和空间流实现动态传播。受众体验情景化是指融媒体可以实现情景式体验方式,可以选择在线体验或是离线下载体验;可选择“读、看、听、观”不同方式的单一线性体验或多重交互体验;信息接收和交互可间断、可连续;有主动性参与、探索性参与、信息创造性参与等多种体验形式。  

2.融媒体的应用趋势。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融媒体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当下的融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几乎应用于所有的产业中,“融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新趋势,融媒体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基于融媒体的档案管理基础平台打造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我国各地档案馆开始全面审视红色档案文化服务与融媒体整合的契合点,考虑同时开发多个媒体平台,创造红色档案资源高效利用、公共关系拓展、文化繁荣共存的媒体新环境。但是,融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档案价值的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基于融媒体的红色档案价值的挖掘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因此,本文探索了利用融媒体挖掘红色档案价值的优势,并构建融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档案价值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档案价值挖掘的优势  

1.有助于推动红色档案研究与开发工作。首先,利用融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红色档案资源的类型。融媒体技术提高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呈现效果。融媒体技术集合了因特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形式,将传统的红色档案信息依托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全方位地向大众传播,大大提升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展示效果,满足各类受众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例如,我国一些档案馆已经利用全景技术、搭建网上展馆、VR展厅、云展览等数字技术,将红军万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利用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对外传播。“红色资源+数字技术”的档案开发方式,丰富了我国红色档案资源类型,红色资源被更好更全面地利用起来。  

2.有助于拓展红色档案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从信息网络传播渠道来看,网站、数字电视、移动用户终端、App应用软件等为红色档案资源传播搭建了全时空传统渠道,受众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接收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某个时间或某个地点。过去传统单向、被动的传播模式被融媒体技术所改变,融媒体为受众提供的是一种多方位、全时息、共享互动的交流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观看某个红色档案视频,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互动。当前,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受众也可以选择“不看该用户”“该类信息过多”等选项,自主过滤掉相关资源。  

3.有助于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与一般档案资源有所不同,红色档案资源承担着政治教育宣传的使命,坚持政治、思想、艺术相统一是红色档案开发的基本原则,基于融媒体的红色档案资源更加丰富,传递速度更快,传播效果更加显著,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新时代下,公众需求发生新变化,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也需对应发生新改变,红色档案开发水平相对较低,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和号召力相对较弱。融媒体技术应用促进红色档案文化的呈现形式更加生动、有活力和吸引人,大大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与受众的互动性,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而言,有利于形成思想宣传工作的多维度、全方位的联动格局[2]。  

三、利用融媒体实现红色档案价值的基本路径  

1.产品维度: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产品。一是整理红色档案基础资源,进行基于融媒体的红色档案编纂。2022年3月,国家文物局、央广总台、中央网信办联合制作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央广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国家文物局官网官微、中央网信办官网等平台播出,精选100个有价值的原始革命文物档案,并由100位“革命文物讲述人”进行深入解读。在档案中讲述党的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奋斗历程。节目播出之后,深受好评,其中仅央视新闻客户端阅读搜索量就超过了1100万人次[3]。二是收集红色档案,开发红色数据产品,建立红色档案数据库。根据特定主题,将数字资源与红色档案资源整合,创建红色主题数据库。如北京国图书刊的“红色报刊档案数据库”,收录了重要的红色报纸档案:《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这些档案均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直接或间接创建的。从该数据库可以检索超过200000个文献和30000张图像[4]。其他创建的类似红色档案数据库还有很多,如青岛市档案馆“革命历史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中共党史经典文献数据库、红色报刊档案数据库、晚清民国文献平台、西南联大专题数据库等。三是以红色档案素材为基础,拍摄影视作品。从红色档案馆中挑选和挖掘资源,拍摄相关的微视频、专题片。如央视《大幕开启》,采用“围炉访谈+扎根剧场”的创新方式,再现了不同革命时代的动人故事,《沂蒙山》《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船》等,为受众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体验革命历史场景和图像[5]。  

2.管理维度: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档案效率。一是完善、整理和保护红色档案基础工作。利用拍照、扫描、录像等技术,对传统纸质档案资源、实体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保护和传承古老的红色资源。具体的数字化采集技术和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多种形式:对三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人民纪念与志愿军的友谊照片、朝鲜战场上的书包和水壶等珍贵的档案实物进行拍摄;对一些珍贵红色文献进行扫描;对各种标语、人物访谈、口述史等进行录像等。基于融媒体技术转化为不同载体的红色档案,可为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和使用奠定基础。二是开展档案资源的抢救和修复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源出现字迹氧化模糊、结构损伤、实物发霉等情况。启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修复技术,可实现老旧档案的抢救性修复。例如,2015年湖北省档案馆基于数字化修复技术,对三批档案中清代的武昌城砖、江汉关税务司的老照片和1908年汉冶萍公司发行的老龙股票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照片可视性效果更强,增强了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活力。另外,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会因历史原因造成丢失,这些档案的缺失可以借助融媒体数字化技术再现。三是建设本土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革命老区的红色档案资源非常丰富,极具存储价值,可构建地方本土红色档案资源库。在这些地方本土数据库中,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归档和分类,创建跨媒体搜索关键技术查阅所需档案资源,可灵活添加、删除、补充和修改档案关键信息,实现便捷性导入和导出,提升数字档案与实物档案的同步管理和参考。地方本土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红色文化传播突出地方本土特色,为后期全域范围红色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3.技术维度:结合数字化和人文主义,改善红色体验。一是加强红色档案数字化展示。档案以静态展览形式呈现给公众,往往较为乏味。数字技术丰富了人与物的交互方式。例如全景技术的运用,可搭建VR展厅和云展览,利用视频、文本、直播及其他形式,充分展示静态实物档案的真实外观。再如,借助3D成像技术、音频技术等,模拟重大历史战役,集合听觉媒体技术、视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再现红色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改善受众的红色文化体验效果。二是进行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创作。通过数字化呈现形式为红色文化传播赋能,如青岛档案馆将红色微电影《回声》、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大型纪录片《红色档案将帅录》等为代表的红色题材影视剧、历史纪录片进行数字化创作,勾勒出生动的革命场景。还可以设计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励志表情包,创新思想宣传工作形式。三是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红色档案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促进意识形态阵地发展的重要资源。官网、微博、抖音和快手短视频等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各类平台上传播社会关注点较高的红色档案,可以搭建红色文化传播的阵地。如“学习强国”App上推出的《红色印记—档案里的奉化故事》系列短视频,深受受众欢迎。还要鼓励个人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创作视频、小说、动画等各类形式的红色作品,发挥个人在传播红色文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茉.融媒体视域下历史档案文化传播研究—基于某清代玉牒相关微博的分析[J].档案学研究,2022(5):89-93.[2]华林,刘凌慧子,李浩嘉.基于融合媒体的红色档案产品开发[J].档案与建设,2022(7):34-36.  

[3]林晶.融媒体时代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研究[J].档案天地,2022(7):43-46.  

[4]张运磊.沂蒙红色档案价值开发与传承[J].北京档案,2022(10):36-38.  

[5]赵晓红,巩君慧.探讨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20(10):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