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着国家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方针的指引,为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到实处,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各地政府相继成立了集法定的、第三方的、研究机构的三个方面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院,此类绝大多数的科研事业单位的大量经费需要自行解决。科研事业单位会通过横向和纵向渠道申请科研经费。随着单位的扩大和资金量的增多,提高管理水平是一项非常迫切且重要的任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收入和支出业务的进一步规范,促使内部控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范和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本文就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将内部控制分为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中的收入、支出部分,并进行严格的监督,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益二类;收支业务  

科研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领导不重视、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督约束不利等问题,导致经济案件不断发生。2015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因此从内部需求和外部要求来看,科研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经营行为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匮乏  

科研事业单位中,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领导也大多是专业人员出身。他们专业技术出色,但对财务业务不了解,对财务流程不熟悉,对财务内部控制不重视,认为有资金进入,能满足科研的使用就行,常常忽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以及按照预算任务书的要求执行支出。一般的科研人员把重点放在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完成,没有把财务看成是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对除自己的研究以外的其他涉及工作关注不足,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流程不理解,认为报销流程繁琐,影响其科研的正常进行,甚至与财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矛盾。  

2.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需要自行解决大部分经费,其收入主要依靠申请纵向财政科研项目和承接横向企业委托项目获得收入。从收入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来自财政方面的补助、接受企业的委托进行开发的项目收入、面向社会的技术性服务收入、以及对外的技术培训收入等;科研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分为事业支出、科研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情况特殊,既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又需要面对市场的竞争自行筹措资金,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直接套用机关的管理制度,又不同于企业,无法按照企业的制度进行管理。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没有通盘考虑收入、支出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对审批程序的有效监督,致使在收入和支出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上存在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开展大量工作进行创收,单位的效益和收入随市场影响较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在人员和支出方面需要考虑成本因素,把财务、内审、采购等一系列职能整合到财务部门,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没有进行分离、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给内部控制带来隐患,存在漏洞。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主要风险及控制目标  

(一)主要风险  

1.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有:  

(1)业务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办理收款业务,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具有产生财务风险或单位私自设立储存账户的情况。  

(2)未按照收费许可的项目收取费用,或在收费许可的项目内超标准收取费用,存在违规隐患。  

(3)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岗位职责不明确,致使未将收款相关业务中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拆分,由此产生错误或发生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4)未采取收支脱钩的管理规定,私自留取、私自挪用、私自分配收缴的收入。  

(5)各项收入退费流程缺失或不规范,没有明确授权与审批的步骤及责任人,存在漏洞,具有产生财务风险的隐患。  

(6)收入来源不清晰,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不真实或不准确。  

(7)执收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力,可能造成应收未收获坏账的风险。

2.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  

(1)在制定支出计划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未按照预算管理要求申请支出,致使预算控制失效,甚至导致单位支出的失控,无法达到控制目标。  

(2)各项支出不规范,没有进行申请、未有人员进行复核、缺少审批程序,便由财务经办人员办理资金支付,在重大支出方面没有进行集体决策,存在越权审批的可能性,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3)支出业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支出业务岗位的目标和责任混乱,未将操作岗位和监督岗位进行有效分离,存在漏洞,具有发生舞弊行为的风险。  

(4)报销单据审核不严格,提供的单据或者凭证不尽真实,可能发生利用虚假票据或支撑材料套取报销款的风险;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报销,导致财务记录不准确。  

(5)支出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规、不准确、不完整,可能导致财务报告失真。http://www.pingkanwang.com  

(6)没有定期分析各项支出,缺少对支出的有效监控,缺失有效机制应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具有单位支出失控的风险。  

(二)控制目标  

1.收入业务的控制目标:  

(1)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各项收入符合相关文件标准。  

(2)规范单位应收款项,做到收款项目明确清晰,落实催缴责任,财务人员应做到及时催缴,确保应收尽收。  

(3)收入到账及时有序,保证各项收入准确的情况下,及时上缴至单位账户,杜绝“小金库”和“账外帐”情况的发生。  

(4)印章、票据保管合理合规,杜绝因管理不利或滥用而产生失误或舞弊行为。  

(5)各项收支准确的核算,相关财务信息真实核算。  

2.支出业务的控制目标:  

(1)各项支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支出标准、范围等。  

(2)各项支出符合内部条例或规定的流程与制度,有完备的审批手续。  

(3)各项支出均有准确的核算,相关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4)印章、票据和资金的保管合规合理,杜绝因管理不善或滥用而产生失误或舞弊行为。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收入相关业务建设  

科研事业单位在面向全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或受政府委托承担法制工作,通过其开展科研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营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以下重点介绍营业收入。

image.png

图1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除了本文中所提及的收入与支出业务,还涉及如预算的计划和实施、采购相关流程、单位资产及资金的管理、成本控制等相应的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其控制目标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实施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估。只有在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才能够通过对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检查、观察和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不足并加以改进,实现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惠敏.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审计,2019,22(12):62-63.  

[2]徐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219-220.  

[3]彭生.浅谈如何在网上报销系统中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7,23(3):136-153.  

[4]裴树峰,徐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探究[J].中国市场,2017,15(20):231-232.  

[5]姚远.关于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16(2):76-77.  

[6]陈谊,苏绍萍,黄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12):164-165.  

[7]李雪萍.科研单位收入支出业务内部控制探讨[J].经贸实践,2018,(17):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