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有趣的知识探究氛围,融入开放化的实验探究问题,利用物理实验解读知识内容,更正学生的典型认知误区,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探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实验;初中;物理;多元教学  

教师在进行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时,要多从物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出发,挖掘利用一些趣味化的教学元素,给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鲜活力与色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创设趣味化的探究活动,可以是简单的实验环节,也可以是就生活化的物理问题展开的交流讨论等。  

一、创设开放有趣的知识探究氛围  

无论是哪种形式,开放有趣的教学氛围的营造,都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色彩。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投入学习会更加充分,大家的学习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不仅如此,学生可以基于实验或者活动过程很快地吸收掌握背后的知识原理,能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会有更好的综合保障。  

比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牙膏皮做一个小实验:将其置于水面上,通常情况下普通的牙膏皮会慢慢沉于水底;随后教师再引入第二个对比实验,将牙膏皮折成立体形状放置于水上,学生会看到其会漂浮在水面。完成了这一组小实验后不少学生都十分惊奇,大家也纷纷开始探究造成这样实验现象的背后原理。教师可以首先给大家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就上面的实验问题做分析解读,鼓励学生各种观点的表达与交互。待学生完成讨论环节后,教师再来给大家引入新课知识内容,并且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环境中。这种教学展开的模式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高,并且也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了锻炼。  

教师根据知识教学为学生创设开放有趣的知识探究氛围,这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推进带来很多助益。这不仅会让学生就新课知识点产生探究的兴趣,大家的思维也会不断活跃起来,学生能够透过这样的学习探究过程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多样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多尝试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创建方法,这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并且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是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实效的实施方法。  

二、融入开放化的实验探究问题  

有的实验操作上简单,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有的实验则对于实验条件和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可以以教师演示的形式完成。不管是哪种实验类型,多将实验范例引入物理课堂,这在显著增强课程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原理,加深学习印象。因此,教师可以丰富物理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探索空间,以此来构建优质物理课堂,并且发展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看“油锅取物”的游艺表演: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伸手取出物体后若无其事。在学生惊叹的同时,教师可以逐渐给学生分析解读其中的物理知识:原来油锅中的液体是油和白醋的混合物,由于油的密度小,所以漂浮在白醋的上面,并且白醋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在40~50℃之间即可沸腾,看起来像是油锅中的油沸腾了,而实际上是白醋在沸腾,表演者伸手到50℃左右的液体中拿物体时,虽然感到热但不会烫伤皮肤,加之动作快,是不会有危险的。听完教师的解读后,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大家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这个趣味化的实验视频的观看,不仅很好的完成了知识导入的任务,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好奇,为课堂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丰富物理课堂上的实验内容,这会给物理课堂的教学注入更多趣味化元素。不仅如此,这还会给学生理解认识相关的知识提供依托,是优化知识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实施方案。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以多搜寻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素材和范例,课堂上给学生引入这些知识内容,辅助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透过这种教学融合,会让学生产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家在理解新课内容时也能够有很好的学习依托,这才是打造优质物理课堂应当采取的教学实施方法。  

三、利用物理实验解读知识内容  

物理实验不仅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构成,教师也可以从多方面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效。除了上文提到的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给学生阐述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直接参与的实验,给学生做理论知识的分析解读。在以这种思维构建物理课堂时,教师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活动。教师提前给学生介绍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和基本的实验流程,随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如果是复杂的实验,则可以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当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后,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学习思考与感悟,大家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体现,能够理解实验背后包含的原理。这样的教学构建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印象。这是教师在打造优质课堂时可以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学科能力的培养锻炼。  

比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些力作用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而吸收相应的知识原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让两个同学进行演示。两位同学站在桌子的两侧,同时抬起桌子,这时后面的同学可以看到,两位同学用力相同时,桌子和地面是平行的,但是当两位同学用的力不同时,桌子就会产生倾斜的情况。这就是课本上所说到的: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一个简单的实验,却能够直观说明问题。这样的实验过程和活动形式易于展开,起到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教师在讲到力学知识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多尝试将这类实验引入课堂。这可以快速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够起到很好的综合教学实效。  

四、更正学生的典型认知误区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应当引起教师更多的重视。比如,当讲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固有认知存在冲突,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很难建立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更正学生的认知误区,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学习印象。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学生如果一直将错误认知留存在脑海里,很可能会影响知识的吸收,在很多问题的分析判断上也会存在认知偏差。教师在更正学生认知误区时最好是找寻有代表性的实例,或者是让学生有直接的实践经验。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更正已有的错误观念,能够重新建构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辅助学生有效实现对于知识的吸收,达到课程教学预设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在给学生分析解读摩擦力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时,如果简单的从理论层面展开讲解,学生很难形成直观的学习印象,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不妨列举来源于学生生活,能够快速被学生理解的实例。比如,教师可以简单的以黑板擦为例,黑板擦向下擦动时,同学们可以知道摩擦力向上,同理,学生自己在课桌上演示结果也是一样的,将课本向左推动,可以得出摩擦力向右的结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向前走路时,脚会给地面一个向后的推力,所以摩擦力同样是向前的。许多同学会认为,人向前走路,那么摩擦力向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个错误认知在没有系统的学习摩擦力前留存在很多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找到学生问题理解方式上的漏洞,给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解读,更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分析这个运动过程,了解摩擦力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方式,才能够更准确的分析这个实例。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范例,呈现了学生认知上存在的典型误区,给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教师在构建优质物理课堂时要达到的训练效果,这样的学习过程会牢固学生的知识吸收,并且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设计生活化的知识探究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尝试设计各种生活化的知识探究情境,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解释物理学知识,构建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这种方式能很好的增添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体现,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生活实例,以此辅助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http://www.pingkanwang.com/  

在《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中,学生会学习到“比热容”这个概念。一开始大家在接触概念时很难理解,尤其是概念的界定十分抽象,学生并不能仅仅凭借文字上的阐述认识到概念的意涵。对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生活环境,透过引导大家在生活中进行各种发现,辅助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吸收。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多次测量石灰地面、橡胶地面和沙子地面的温度变化情况,其中学生测量到沙子地面的温度变化最为明显,而这正是因为其比热容较小的缘故,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很快。透过三组物质温度变化的记录后,学生可以进行直观比照,而比热容的概念也以直观的方式得到了呈现。透过设计这种生活探究情境,化解了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学习印象。  

六、利用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疑问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看似奇特的现象,有些现象会让学生认为是对常识的颠覆。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大家对于现象背后包含的知识缺乏了解,这才会使得学生的固有认知受到冲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典型的生活现象,并且不断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这样的方式推进知识教学,会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学生的认知范畴也会逐渐拓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也会更高。  

比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非常简单但是却充满物理知识的小实验。教师给每位学生一个盛有水的量杯,再分给每位学生一根细木棍,当学生把木棍放进水中后,让学生分别从量杯的上方和侧方去发现木棍的不同。学生会发现,从量杯侧面看时在量杯的水面处木棍好像发生了“错位”,产生了一段折痕,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对此充满好奇。学生之间就此展开了各种讨论,但是最终都发现找到的各种解释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随之让学生带着这种疑问,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构建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让学生伴随着这种强烈好奇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  

七、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探究  

多样化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内,教师还可以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后实践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也会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多做观察与感受,大家可以从多角度和多层面理解体会相应的物理知识原理,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教师可以遵循这种基本的教学思维,在一些特定知识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开放有趣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基本目标,了解活动过程要完成的相关探究任务,让实践探究可以良好展开。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做交流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各种观察和发现做交流分享。这会让具体问题的解答更轻松,学生之间会在思维彼此激发的背景下更快地挖掘相应的知识原理。这才能够让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活动背景下感受到更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家庭电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本章节进行提前的学习,在初步熟悉了课本知识后,放学回家结合自己家庭的电路做观察分析,进行自主实验研究,并将课本中讲到的一些基本电路知识做透彻的理解,使学生积极探究关于电路的内容。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参与的兴趣很高,为了更好的看懂家里的电路设备,不少学生都会非常仔细的阅读教材内容,还会在观察分析家庭电路时非常细致的研读教材。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方式,有了学生的这些课前预习和自主探究后,课堂上当教师给学生引入相应的学习内容时,学生不仅理解的很多障碍会消除,学习的整体效率也会更高。这才是多元教学背景下值得尝试的教学活动方式,这种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加轻松。  

总之,初中物理课本中,实验的教学构成在逐渐增多,学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小实验。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很重要,这是学生建立对于知识的学习印象,并且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基于实验着力构建多元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  

[2]万国军.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新课程(中),2019(07).  

[3]刘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