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产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系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群众收入。而想要实现林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林业栽培技术的研究,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结合安徽省滁州市的情况,探究了其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滁州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占地面积约为1.34万km2,主体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丘陵区域。滁州市地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水资源丰富,在林业发展方面有先天性优势。做好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的研究,是现阶段滁州市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举措,应得到足够重视。  

1滌州市林业发展现状  

扩大林业种植面积,不仅能增加林农收入,还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近年来,滁州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于2012年启动了“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围绕生态工程建设,将丘陵增绿作为突破口,推动城乡整体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滁州市累计新增造林9.42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森林面积增加至43.33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32.5%[1]。  

2林业栽培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树种选择问题  

选择树种是林业栽培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林业栽培成果。如果树种选择不当,无法很好地适应区域地质和气候环境,会大大降低树木成活率,浪费人工成本和经济成本,即使部分树种能成活,后期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最终的成材比例远远无法达到预期。  

2.2林业管理问题  

造林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且相比较“造”,后期的“管”显然更加重要。因此,植树造林也有“三分造七分管”的说法,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对林业栽培意义重大。如果管理不当,即便选择了能适应区域环境的树种,也会影响其成活和成材。在苗木栽植后,如果没有进行后续的养护管理,林地会出现大量的杂草和病虫害,影响苗木吸收营养,引发成长不良甚至苗木死亡的问题;林区的过度砍伐或放牧会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也会影响苗木长势[2]。  

2.3技术应用问题  

合理应用林业栽培技术是决定林木成活率的关键,林木是否能成活及成活的好坏同样与栽培技术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合理应用造林技术,充分发挥造林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是林业栽培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在造林技术应用中,存在不科学及不规范的情况,如培土厚度不合理、树木根须扭曲等,易导致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问题,降低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2.4病害虫害问题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不同,但对林木的为害十分巨大,如果不能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病虫害大规模暴发,会导致苗木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  

3林业栽培技术要点  

3.1做好环境分析  

在林木种植前,需要选择地块并进行环境分析,综合分析种植地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选择恰当的树种,以滁州市当地本土树种为最优先选择,如琅琊榆、马尾松、金钱松等。同时,在林木栽培时,要考虑其本身的生长习性,因为不同类型的林木对水分、光照和土壤等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在栽种前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及林木的生长习性,做好环境分析和树种选择工作,确定好最佳的栽植密度,以提升林木成活率,确保其生长状态良好。  

3.2加强整地工作  

整地效果会受整地方法和立地条件的影响,立地条件与整地效果成反比,立地条件越差,整地效果越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较差的立地条件需要借助更加先进的整地方式和精细化的整地方案达成理想化的土地条件[4],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可靠支撑。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和水分,整地过程中,可翻松土壤,清除土壤中存在的碎石、树枝和树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强化土壤的保水能力,确保林木生长过程中能获取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支持。  

3.3优化水肥管理  

一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施肥管理。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发育,提升其病虫害抵抗能力。林木栽植完成后,应依照林木本身的生长习性定期施肥,满足林木的生长需求。林木栽种前,要配合整地工作施加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入开挖好的树穴内,为林木最初的成活和生长提供支持,后期则应对照林木的实际需求,做好追肥工作,保证肥料施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应重视灌溉管理,选择科学的灌溉方式,保证灌溉用水的清洁,检查水资源的相关指标,确保水源没有受到污染。在灌溉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林木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要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把控[5]。另外,林木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同,要全面把控,明确林木所处的生长阶段,计算出最佳的灌溉量,保证灌溉管理的科学性。  

4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4.1完善病虫害预测体系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预测体系,做好林业资源的调查分析,明确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区域和类型,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在监测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要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性,分析常见病虫害如马尾松毛虫、吉丁虫、杨小舟蛾、刺蛾等集中暴发的区域和时期,找出病虫害发生的客观规律,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另外,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病虫害防治监测平台,全面监管林业区域,发挥GIS、GPS、RS等技术优势,消除监管漏洞,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林业部门应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总结防治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防治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和防治工作,重视林业技术人员培训,充分发挥病虫害预测和防治体系的作用[6]。http://www.pingkanwang.com  

4.2引入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预测工作范围广,而病虫害具备突发性的特征,需要长期监测病虫害,确保发现病虫害扩散的苗头并有效遏制,避免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应结合滁州市的具体情况,定期研究病虫害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对照相应的林业资源和气候条件,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也可使用天敌或引诱剂等多样化方式,有效控制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动态监控森林资源,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4.3做好病虫害预防宣传  

从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角度,应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借助宣传车、新媒体、电视、广播等,宣传林业病虫害的为害,使林农认识到病虫害对林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主动配合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可提高林农对林业病虫害的防范意识,确保其在发现病虫害后能及时处理,避免扩大为害范围[7]。4.4选择病虫害防治技术  

4.4.1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借助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针对性强,效果突出,操作简单,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使用化学药物会引发相应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果采用在树干表面涂抹农药的方式,虽然可减少土壤污染,但人力成本较大,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小范围的林业种植。  

4.4.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较常见的手段,对比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有更高的安全性,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不会增加害虫免疫力。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林区,可借助相应的物理隔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将其为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在林业种植环节,可将受外界影响小、抵抗能力强的树木种植在外围,降低病虫害入侵风险。  

4.4.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林业区域本身具备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类型众多,可借助不同物种之间的牵制作用,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取得病虫害样本后,可在林区内投放其天敌,遏制虫害的同时,也能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8]。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发展中,想要提高林业建设水平,要高度重视林业栽培技术,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优化林业生产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林业部门的角度,要加强研究区域林业发展环境,选择科学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林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1,(13):151-152.  

[2]张银龙,杜连东.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1,(11):139-140.  

[3]袁航.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J].种子科技,2021,39(08):106-107.  

[4]邻学冰.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09):79-80.  

[5]黄润杰.柑橘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2):46-47.  

[6]冉光新.杉木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25):62-63.  

[7]田金欣.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4):43+48.  

[8]王丹丹,安福雁,姚凤华,等.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现代园艺,2019,(2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