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历年来都在探索与实践的问题,分组合作学习法由此被提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很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总体而言,分组合作学习的利大于弊,但仍需教师的合理引导,从而就其利而避其害。以下,笔者意在通过教学实践,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合作这两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分组合作学习的可实施性。  

一、了解情况,科学分组  

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其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也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划分组别,以保证分组的公平性以及效率。  

1.人数相当,座次相近。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最好为双数,以保证组内成员对于组内活动的参与度;小组成员座位应当临近,以便上课时交流与分享。假如班上有50名学生,则将学生分为12组,其中11组为4人小组,一组为6人小组。这样既保证人数均等,又保证座位临近,更能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越性。相对较少的小组人数能够使每一位成员都拥有较为宽裕的展示自我的时间,尽量使人数为双数的目的在于避免“被孤立”的情况,因为部分学习活动需要双人合作。  

2.组内分层,组间同质。为保证每一小组的学习效果以及分组的公平性,应将不同学力的学生划分在一组。如:在四人小组中,安排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以及一个学困生,在六人小组中,则安排两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以及两个学困生。另外,尽量使班干部在各个小组中均匀分布。如此具有公平性的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优等生更加愿意帮助中等生与学困生,中等生更乐于提升自己,学困生也更有干劲努力学习。  

3.选定组长,明确责任。为更好地协助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小组需选出一名小组长,组内的任何一名成员都具备当选组长的机会,不论学习成绩,责任心强者当选,组长可随实际情况变更。6人小组可再选举出一名副组长。或者采取轮流组长制,以一个星期为一周期。组长的设定则为其他成员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听谁的提供了方向,组长在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  

二、把握方法,提高效率  

如何把握小组合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须知,小组合作容易出现陷入认知误区、以优等生为权威以及形式化合作等问题,在探索如何提高合作效率时,还需努力克服以上问题。  

1.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整体由部分构成,这要求在办事时做好局部,分工合作,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明确组长责任:发布小组任务、组织小组活动、监督成员学习以及协助教师教学等等。明确组员责任:认真完成每次学习活动、听从组长安排以及为组长提供合理建议等。 http://www.pingkanwang.com 

例如,在学习“我的植物朋友”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植物”这一问题的答案,五分钟后展示小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组长需十分明确任务要求,然后将问题以及要求再次复述给小组成员。如在讨论过程中,将记录讨论要素的任务交给主动要求完成这项任务的同学,将展示小组成果的任务交给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等。在得出讨论结果后,组长带领组员对结果进行回顾,并提示组员补充与完善内容,或者帮助需要展示小组成果的成员组织语言,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如答案与其他小组重复等,并让需要发言的那位成员在小组内演示一遍。这样在解决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精细分工、明确任务,使得每一位成员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  

2.团结一致,活跃氛围。好的小组氛围更能带给组员快乐学习、认真学习的感觉,使其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可从多方面来活跃小组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小组组建之时,教师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并为自己的小组确定口号。又如,在课堂上,教师设置具有趣味性的小组任务——在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带领成员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桂花,并做好记录;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全文;在学习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课时邀请学生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总结应当如何注意说话的语气。再如,所划分的小组不仅可作为语文学习小组,还可作为其他科目以及其他活动的小组,如卫生打扫安排、食堂座次安排等等,并对所有小组做物化评分,教室里安置一张小组红星图,划分为学习、纪律、卫生等板块,并相应地在红星图上增减红星,以一个月为评价周期,获得红星最多的三个组别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小奖励。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小组的学习氛围以及校园生活氛围都更加浓郁,在这样积极的小组氛围影响下,班级的整体氛围也随之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3.组内竞争,共同进步。分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为主,辅之以适当的组内竞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潜能。组内的良性竞争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一节早读课,教师安排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以及《雪梅》。小组内成员可以比一比谁先背完这三首古诗,并制定一个小组背书名单,最先背完书的成员先在名单上填写自己的名字。除学习以外,在卫生、体育等方面也可进行竞争。在竞争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不可因竞争影响心理健康与同窗之情,不必事事较真。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学力不同,故而在成绩方面进行量化竞争具有不合理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更好完成目标者才是胜利者。如,学困生实现了期末考试进步十名的目标,而优等生尽管成绩更好但是并未完成保持原有水平的目标,那么此次竞争中学困生获胜。  

在小组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能够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在与组员竞争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4.适当了解,及时评价。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导者的作用,深入到小组合作中去,给予学生帮助,了解学生想法,鼓励不同观点并适时地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点评。  

例如,在讨论“你是否支持精卫去填海?”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在班内走动倾听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当发现有的小组较为沉默时,教师则应对其进行帮助或者鼓励——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是什么?可以从填海的结果、填海的影响以及现实角度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没关系,大家还有时间和组员交流这个问题,不管你持什么样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待小组展示完讨论成果以后,教师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客观评价。  

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才有方向性与目的性,学生的合作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总之,可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合作这两个点入手,探索高效可行的小学语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将提高分数作为小组合作的最终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