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茶是我国最主要、最具特色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具有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等特点。为推动安溪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分析安溪县当前油茶品种混杂、投入低、管理粗放、树体衰弱、树龄老化、结果大小年、病虫害等因素是导致油茶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探讨了提高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林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安溪;油茶;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又称油茶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份,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与橄榄、棕榈、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早在康熙年间,安溪就有种植油茶的历史,距今已有数百年,安溪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当地群众有着丰富的植油茶栽培技术经验。但因投入低、分布零散、管理粗放、树龄老化、产量不稳定等因素,制约农户种植积极性。因此,应该重视科学经营,提高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对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溪县油茶生产现状  

油茶是安溪县特色名优农产品,2021年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支持推广油茶基地建设,扶持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约600hm2,常年产油12万kg,产值2000多万。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祥华、桃舟、福田、感德、尚卿、白濑、龙涓等乡镇,而且多地成立了合作社等种植加工企业,建立了油茶生产基地。但是不少农户种植油茶林林相杂乱,林分衰老严重,单位面积产量普遍较低,平均每年产茶油量大约在40~70kg/hm2,总体效益一般,农户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油茶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必须掌握油茶丰产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2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2.1造林地选择  

结合油茶的生长特性,适宜选择自然通风且日照充足的山地红壤、黄红壤、黄棕壤等区域,土层厚度1m以上,土质疏松和排水良好,pH值在4.5~6.5的酸性土壤。造林地坡面应该选择日照充足的南向、东向及东南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中下部,坡度在25。以下,中、下部土层深厚的林地种植。油茶适应性强,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但为了增产增效,一般海拔在900m以下均可造林,不可选择海拔太高、低凹地、阴坡水湿地等不宜油茶生长的地块。  

2.2整地挖坑  

根据油茶栽培气候条件,在头年的秋冬季提前进行整地,整地前全面清除林地上杂灌、丛草等地面覆盖物,同时合理规划配置车道、水沟、水池、作业道和防护林带等施工作业工程。根据造林地坡度实际情况,可采取全垦、块状、带状整地或直接挖穴的方法。整地后,按50cm×50cm×50cm的规格挖种植穴,每穴施农家肥5~10kg或有机肥2kg,拌匀回填表土,等待翌年春雨季来临前种植。  

2.3植苗  

植苗造林季节宜选择1-3月的春雨季节,并要提前注意天气预报情况,确保栽植后1周内无霜冻气象。苗木选择福建省主要的优良品系,如闽43、闽48、闽60等省级认定的良种嫁接容器苗,苗龄1~2年生,苗高20cm以上,地径>0.25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造林密度控制在80~100株/667m2,可搭配3~5种花期相近的品种,实际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坡度、光照强度和管护技术而定。栽培时,应将树根与栽培穴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满并压实,控制好压实的力度[1]。栽植后,在油茶苗基部适当盖上稻草或杂草,起到保湿保温作用。栽植1个月后检查其成活率,如有死亡或病害,要及时补植同龄壮苗,以确保当年成活率。  

2.4抚育管理  

油茶幼林抚育管护主要有中耕除草、施肥、修剪定干、病虫害防治等。  

2.4.1中耕除草与施肥。造林后头3年,在3-4月份和9-10月份各除草松土1次,及时铲除坑边各类杂草,避免与苗木争夺养分;如果当年雨水较多,杂草长势更新过快,可在夏季配合喷1次化学除草,以降低经济成本,每2年结合秋冬季节除草,可对坑边周围进行浅翻松土,浅翻后,可直接把杂草铺在坑边,让其自然腐烂,对土壤起到保温、保湿、增加养分等作用。  

2.4.2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别质力状况,采用不同的施肥措施,如轻壤土供肥性好,可多施肥;砂壤土供肥性差,则逐渐少施;板结的土壤则多施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另外,施肥要结合天气温度和雨天情况,如晴天多施,雨天少施,减少肥料流失。施肥时,尽量结合除草松土,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良土壤,促进幼苗生长。施肥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农家肥、生物肥相结合。种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每株施10~20g尿素或稀薄的人粪尿。从第2年起,每年可施肥2~3次,3月上旬叶芽萌发时追施少量速效氮肥,5-6月结合除草松土,每株施尿素50~100g,11-12月施越冬肥[2]。  

2.4.3树形管理。油茶定植后,前2年以培养主枝和副主枝为主,在60~80cm处定干,第3~4年以培养侧枝群为主,形成矮干丰产树形,修剪时秉承“去弱留强”的原则,修剪量不宜过大,在初春抽芽前修剪,修剪后及时除萌。  

3油茶低产低效原因分析  

通过对安溪区域油茶现状调查分析,安溪县现有的油茶林除了新造之外,有一大部分是20世纪70~80年代造林留存下来的,当时造林的苗木多来自未经政府公布选育的优良品种,且品种不一、优产性状不稳定、栽植密度不合理等,容易造成植株发生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的授粉率和坐果率;其次,长期粗放型管理,抚育管理不到位;再次,土壤质地差,林相混乱。这些都是造成油茶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  

4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油茶低产情况,要科学合理地采取油茶林改造规划、加强抚育管理、林地复垦、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不同的低改技术措施进行改造。下面针对不同的林相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4.1品种优良、性状差、挂果率低的低产林改造  

4.1.1林相衰败的林分。针对土壤质地良好、油茶林老龄化的林分,要采取更新换代砍掉老树、种植新苗的技术,进行良种改造,重新培育新的油茶林。  

4.1.2中幼林生长旺盛的林分。通过采用品种优良、产量高、长势快的壮条进行高接换种更新改造,及时改良油茶林品种,优化低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4.1.3良种预栽。是指在全面清理林地的基础上,用3~4年带土球或容器的实生苗造林补植,在长势较差的植株旁且阳光充足处预栽,待结果后及时砍除劣树。4.1.4嫁接换冠。是指对林分中的劣株采取嫁接方式,嫁接之前要先辨识优劣植株,长势旺盛的植株先保留,长势衰落的及时采取高位多枝条嫁接技术,循序渐进地替换衰落的植株。http://www.pingkanwang.com  

4.2长期粗放型管理、抚育不到位的低产林改造  

4.2.1垦复。因农户长期管理粗放,只管采收不懂科学管护,导致林分土壤板结、土层紧实、通透性差、林相衰落、产量低下的林地,必须尽快恢复林分长势,提高郁闭度。因此,要采取垦复深挖,及时除去林下杂草、灌木丛,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与养分的消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以促进有机质分化,改良土壤质地,促进油茶生长,提高开花量和挂果率。垦复一般深度为20~30cm,每年1次,时间在立冬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不同地形坡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2施肥。施肥可在垦复后进行,沿油茶枝叶滴水处环状或条状施复合肥或农家肥,每穴施复合肥1kg、农家肥10~15kg,有条件的,可适时灌溉,促进油茶吸收水肥,提高油茶产量。  

4.2.3病虫害防治。油茶病害种类多种多样,在平时管理时,一方面是要加强管理,提前预防,定时修剪。油茶一年四季皆可适时修剪,但一般在采果后冬季修剪较好。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发现有病虫害时,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根据不同病害原因,采取不同用药措施,如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例如,对常见的油茶尺蛾,可在其为害期喷施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进行防治[3]。  

4.3土壤质地差,林相混乱的低产林改造  

4.3.1垦复深翻熟化。先清除油茶林中杂草、灌木,然后根据树形根系伸长情况,逐年进行垦复深挖。深翻时,要减少对根系的破坏,垦复时做好水土保持,根据林中不同坡度要求,采取不同梯带形,同时做好排水沟。  

4.3.2去劣留优,整枝修剪。对老油茶林郁密度比较高的部分,可以进行一部分去劣留优,同时重新挖穴补植3~4年生的优良品种壮苗,改造原有密度结构。补植后,每667m2保留90~110株,龙眼油茶、芩溪油茶等矮冠类型可保留80~100株。在去劣留优间株时,还要对保留的植株进行截枝修剪,剪去过密的重叠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残损枝等,以更新换代的目的培养树冠形状,增加花果枝比例,达到增产的目的。  

4.3.3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平时抚育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能单一或过量施肥,因根据油茶不同时期需肥量和肥料种类科学合理施肥,同时增施农家肥或生物肥,在增施钙镁磷肥时,要配合施用有机肥和适量石灰,或同时进行绿肥压青,提高肥效。  

5结语  

油茶产业作为“四金”“四银”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对推动安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对当地退茶种植油茶、茶园套种、油茶林抚育项目建设发展也出台相关补助优惠政策,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了当地油茶林建设,对林分失管、低产林的改造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增加农户的收入,还能有效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收稿:2021-06-24)  

参考文献:  

[1]任骏,李建安,胡孔飞,等.油茶新造林杂草发生规律与防除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7(4):177-184.  

[2]江晟.长汀县油茶种植适宜性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探讨[J].广东科技,2014(8):165-168.  

[3]卢芋兵.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J].南方农业,2018,1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