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舶来艺术,油画自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其本土化的演变脚步,有效融合传统国画元素,突出其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本文在对国画元素内涵进行阐述基础上,明确其在中国油画中的融合意义,最后提出国画元素在中国油画中的融合策略,以期助力中国油画艺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油画国画元素融合策略  

油画这一舶来艺术在传入中国后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并且已经根植于中国这片沃土,展现出突出的中国化特征及风格。特别是随着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中国油画近年来深入融合传统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使得相应的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本土化演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本土化演变现象就是中国油画创作实践中有效地应用了许多国画元素。  

一、国画元素的内涵  

国画本身是一项民族风非常强的创作艺术,主要创作材料为笔墨纸砚,采取独特写意手法来对自然事物进行描绘及表达,以绘画创作形式来充分展现国画创作者本身的内在思想情感。在国画创作实践中,国画元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语言表现方式。国画强调神韵,讲究神形兼备。在造型上不能够简单地描摹相应景物,而是采用偏于抽象的表现方法来展现事物或景物的特性,如借助材料、技法与章法等创作语言来突出国画特有的艺术韵味。二是图示符号。国画创作中的图示符号体现在工笔画与写意画两个方面,其中写意画创作可以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段,以豪放或精炼的笔墨运用技法来对国画的情境进行表达,力求突出创作者的精神境界。而工笔画侧重写实画风,讲究细腻的画工,在赋色时会采取层层渲染的方式来实现。三是精神文化观念。国画创作讲究天人合一,在创作中要有效寄托及渗透自己的精神情感,利用线条与笔墨来展现出情景交融的状态,提高情感表达的成效。  

二、中国油画中国画元素融合的意义  

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众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艺术在中国本土化演变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影响力,不再依赖于被动接受西方艺术及文化理念,而是开始主动汲取本土文化艺术的内涵及精粹,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推进艺术本土化演变进程的重要保障。中国油画引入中国以来同样进行着本土化演变,并持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求将  

油画以中国本土化的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国画是中国一种最具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其对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演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中国油画也会持续性汲取国画艺术中的精粹,这是其实现本土化演变的必然选择。而中国画元素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如果汲取其中的材料、技法、章法以及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元素来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形式及内容进行优化、改进及完善,那么可以更好地增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特性,确保油画本土化进程顺利推进。  

三、中国油画和国画元素的融合策略

(一)融合国画的构图布置                                  www.pingkanwang.com

构图是国画创作的基本技法之一,主要体现在章法、经营位置等方面,这也是中国油画或国画创作之初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步骤。国画在构图布置方面的技法包括透视技巧、虚实相生和“三远”空间布设等构图方式。其中的透视技巧主要是对整个画面事物进行合理删减或布设来展现画面。“三远”空间布设技法主要包括平远法、高远法与深远法。以平远法为例,油画作品创作中可以创新借鉴及应用这些国画构图布置技法,如《寒色连空》(洪凌)这一油画作品,充分参考及借鉴了中国画构图中的平远法。即在整个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位置处来布设山峦,以此下拉观者视线,使得整幅画面的天空显得更加辽阔,山水之间连接起来构成了一条直线并向远处蔓延,纵深感特性非常显著。通过这种平远法的构图可以使作品画面上寒冷与湿润区域彼此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平和、  

雅致的风格。以高远法为例,国画创作中借助这一构图布设方式,从仰视视角来对巍峨的山势进行表现,相关的山水画创作中多采用该种画面布设技法来安排瀑布、巨石、丛林、山体与人物等。在中国油画创作中也可以借鉴高远法这一画面构图布设方法,如《独角峰》(赵开坤)创作中就运用了高远法来进行画面构图,即在画面下端作为视平线所在位置,立足“虫视”视角来对高大的主体山峰进行描绘,这样可以使油画画面展现出气魄纵横、大气饱满的感觉。此外,国画创作中也比较多地用虚实相生这一画面构图技法,借助适当留白增强整体画面的意境创设效果。而油画创作中借鉴这一创作技法时不能够真的留白,可以结合山水画创作中虚实相生或阴阳调和的意境表达方式,以层层渲染方式来展现笔触的运动感。  

(二)融合国画的笔墨线条  

笔墨线条是国画创作中比较多用的一种技法,油画创作中不是用墨,而是使用油料,二者的作画工具及材料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中国画创作中笔墨的应用侧重线条运用,并且线条的粗细、浓淡等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作品展现出不同的意境。而油画创作也可以有效地融合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展现出深远的意蕴。一方面,针对“五笔七墨”而言,其是中国画创作中多用的一种笔墨技法,具体就是以笔为主导来引导墨的走向,以笔走形,而墨则烘托意境。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中国画更好地融入作者的内在情感,保证整个创作有序开展。而油画创作中的笔触使用也可以参考及借鉴国画中笔法的应用,尤其是汲取国画的笔墨意趣,表达内在的创作情感。如张方白在创作油画作品中倾向于应用大排笔对颜料蘸染,并在画布上面用力压笔,以此来展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主要借鉴了石涛、黄宾虹等书法家的笔墨意识,在油画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散峰与破笔技法。如《鹰》《男人体》等油画作品都充分运用了国画创作中线条的运用技法。“骨法用笔”也是国画创作中线条运用的技法,即借助线条来进行骨架造型。在中国油画作品创作中也可以充分汲取这一笔墨线条技法,如《八月黄河之一》(段正渠)就将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融为一体,构建了独特的画面动感氛围,没有对江面进行刻画,却可以借助这种笔墨运用来展现出江水的涌动感。  

(三)融合国画的色彩  

相较于中国油画创作,国画创作中色彩运用偏于单纯,而油画讲究丰富的色彩观,尤其是强调用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综合应用来展现出非常好的光色效果。而中国画色彩设计具有比较强的主观特性,色彩变化不是非常显著。如国画中翠竹形象会借助朱砂或墨进行描绘,而不是自然界中翠竹的真实颜色,或者说国画创作中色彩应用更加遵从创作者内心的意象表达及创作喜好,写意性特征非常显著。虽然这使得整个画面的色彩视觉效果不如油画画面的色彩更加强烈,但是却更能够体现出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意趣。中国油画创作中借鉴及应用中国画色彩运用技法时,可以参考其“略施粉黛”“淡雅设色”“黑白意趣”等一些色彩运用技法。比如,《山水精神》(周春芽)这一中国油画作品,充分参考及借鉴了国画中“墨加水”的方式,在颜料中添加油,以这种颜料展现出泼墨的画面气势,使得所创作的这幅油画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意象性。通过在颜料中掺加油,可以使画布上的颜料肆意流淌,色彩表现更加通透、空灵,充分展现出“禅文化”这一传统文化,整个画面色彩浓淡相宜,虚实交错,画面感非常强。而在黑白意趣方面,国画会大量使用水墨,借助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来对现实生活中的丰富色彩进行抽象化或意象表达。国画创作中的黑白二色明显区别于西方油画创作中的黑白二色,差异性比较显著。如果把西方油画创作理论比喻成一个巨大的色彩圆圈,那么黑色和白色则应该处于圆圈之外,或者说需要抛出黑白二色来谈色彩,因为黑白二色在西方油画创作中主要用于对物体明暗关系的塑造,所以它们没有在创作中占有主体地位。而在中国油画创作中有效融入这种浓厚的黑白色对比方式,不仅可以对油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进行保留,也可以有效创设传统画作的完美意境。比如,中国油画画家何多苓在创作中就创新应用了深色,借助黑色与灰色来丰富作品的意蕴,增强了油画创作的东方神秘感。  

(四)融合国画意境创设  

意境在国画创作中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方面,是艺术创作形式和内容相互交融所实现的一种审美意境,即创作者以外部形象来对内在心境进行有效表现,寓“心境”于“形象”,借助“境”来反映出创作者内在的“意”,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合一。国画创作中高度重视意境的创设,从创作内容、创作形式到创作者的观念与思想等都有效地渗透到意境当中,力求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一艺术层面,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如“元四家”在创作国画作品的过程中就高度重视各种各样深邃意境的创设。倪瓒的山水画就追求古朴苍凉的意境。在中国油画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有效地创设及表达意境。吴冠中在创作油画作品过程中充分地参考及借鉴了中西艺术的特长,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油画的特征,也营造出国画那种深邃的意境,其作品《故乡》就是对家乡进行描绘,创作中省略了许多的细节内容,而采用了黑白分明的简洁形态来展现建筑结构,使得天空和水面之间保持良好的呼应感,配合水边枯树等景物来展现清新、宁静且不失生机的优美意境。在中国油画创作中也可以有效借鉴国画在意境创作中的相关技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国画元素提升油画创作的意境营造效果。  

四、结语  

总之,国画元素内容丰富,是中国油画本土化演变的宝贵资源。在中国油画中融合国画元素,如构图布置、笔墨线条、色彩应用和意境创设等,可增强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敏.现代中国油画对国画元素的借鉴[J].参花(上),2017(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