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影响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的因素,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消除干扰因素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体育课堂   参与意识   参与度


  在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至关重要。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我们成立了“初中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组,对本校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了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情况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了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介绍如下。


  一、课堂参与及自主健身情况调查


  按照课题组的计划,我们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体育课堂参与情况和自主健身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为7~8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选取男女生各50人。本次问卷共有8个题目,内容分两类,1~4题为体育课堂参与情况的调查:你平时能积极参与体育课堂上的练习项目吗?你不喜欢参与体育课堂上的哪一个项目?你不喜欢参与体育课堂练习项目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在参与体育课堂练习时,你最希望得到以下哪一点?5~8题为个人自主健身情况的调查:你对当前个人身体素质的评价是什么?当前你能熟练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平时你喜欢体育锻炼吗?哪些因素更能吸引你喜欢体育锻炼?


  (二)数据分析及问题探究    www.pingkanwang.com   


  (1)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不强。仅有14%的学生表示能积极参与大部分的课堂练习项目;有69%的学生表示仅能积极参与少部分的课堂练习项目;另外,还有17%的学生表示大部分体育项目不能积极参与。(2)学生不喜欢田径练习项目。学生对田径项目特别抵触,这一人数达到了42%,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枯燥无趣是影响参与度的主要原因。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中,认为项目枯燥无趣的人数占到了54.5%。(4)有趣的练习是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期盼。在参与体育课堂练习时,学生最希望课堂练习有趣,这一人数达到58%。(5)身体素质亟待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满意,有6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一般。(6)运动技能还需要提升。通过数据分析,有21%的学生没有一项能熟练掌握的运动技能,这部分学生需要多加努力。(7)自主健身习惯还需要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自主健身意识不强,能坚持健身的人数仅占10%。(8)多方位吸引学生爱上体育锻炼。通过数据分析,吸引学生爱上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方式也是多样的。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1)以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我们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重新设计,让教学内容更有趣、更新颖,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锻炼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快速跑项目练习时,我们可以将练习内容设计为接力跑、两人追逐跑等;组织耐力跑项目练习时,我们可以将练习内容设计为定时跑、小组团队耐力对抗、定向运动等。


  (2)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吸引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分类设计,改变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吸引学生乐于参与。例如,开展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友伴群体教学等。针对学生个体,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针对学生群体,可以让学生自由结成“友伴群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创造性地学习。课堂中,最常用的是分组教学法,可以按照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分组,实施性别分组教学、配对分组教学、体能分组教学、技术分组教学、兴趣分组教学等方式。


  (3)以优秀的教师素质吸引学生。一个教态得体、思维敏捷、语言幽默、讲解生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教师,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师要大练基本功,练语言、练气质、练形象、练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方面。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课堂练习进行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例如,课堂开始部分的队伍整理和热身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组织,让学生轮流担任体育委员,尝试整理队伍、汇报人数、喊口令等。学生在做热身运动时,为了扩大参与面,教师实施了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办法。每节课分别有四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在课前要设计好热身运动,并且至少有一节要融入独自创编的成分,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大家进行热身。


  在体育课堂的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除了知识的讲授和必要的示范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包括活动设计、分组、合作互助等,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


  ①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练习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努力之后都能感受到成功。②实施团队捆绑评价。将学生以团队捆绑的方式进行评价,淡化个人的成绩,突出团队的合作,让部分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一同体验成功。③在成绩提升中感受成功。记录学生每一阶段的检测成绩,然后分析成绩的变化,跑得是否更快、跳得是否更高、掷得是否更远……通过比较,找寻进步较大的项目,让学生在成绩的提升中感受成功。


  (四)消除各类干扰因素


  ①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观看奥运会及其他励志的体育视频,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甘于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②传授健康知识。在课堂中不断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意义。例如,体育锻炼可以让身材更加优美、身体更加协调、精力更加充沛,还可以延年益寿等,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③消除畏惧心理。对因心理因素而畏惧运动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表扬鼓励、分层教学、单独辅导等方法,引导学生敢于尝试,体验成功,从而消除畏惧心理。④学会关心帮助。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失误或不足,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注意团结,在相互帮扶中共同成长。


  三、实践成果比较


  ①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数据比较,学生课堂参与的人数大幅增加,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人数由14%提升到了72%;不能积极参与的人数由17%下降到了8%。②学生自我评价满意度大幅提升。通过数据比较,大部分学生对个人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评价满意度大幅提升,自我评价很满意的人数由24%提升到了65%。③学生掌握了更多运动技能。通过数据比较,有更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奠定了基础。能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人数由53%提升到了65%;不能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人数由21%下降到了7%。④学生的健身习惯逐渐养成。通过数据比较,有更多的学生步入了健身锻炼的行列,健身习惯逐渐养成。能坚持健身的人数由原先的10%提升到了56%,很少健身的人数由17.5%下降到了4%。⑤学生的体质明显好转。课题研究一年后,我们对七、八年级625名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优秀人数提升3.04%;良好以上人数提升6.08%;合格以上人数提升7.84%;不合格人数下降7.84%。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不高的原因,探究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通过策略的实施,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了健身锻炼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本研究所整理的系列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广大同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策略进行丰富和完善,共同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峰.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J].田径,2020(12).


  [2]杨晓东.初探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田径,2020(11).


  [3]纪金玲.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


  [4]许振平.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措施[J].高考,2018(16).